语言班,预科班,真的是美帝用来圈你们钱的嘛?
前几天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
探讨着有多少人
想成为下一个“奶茶妹妹”
这本来与小编没什么关联
然而里面的一个细节
却吸引了小编的眼球
(图源自北美留学生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种对于语言班的论述,
令人想起一个Stereotype
语言班=坑有钱人的圈钱项目
读语言班=学渣+不好好学习+到处浪
疑虑
语言班
真的就是圈国人钱的项目嘛
01 语言班的江湖
简简单单的语言班三个字,其实里面的水学问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深得多。
摆脱托福万年口语19分 !
GMAT上700不是梦 !
你没有看错!这不是国内的补习机构打出的广告语,而是部分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广告!
不少美国顶尖大学都有开设类似的语言班课程。虽然他们的叫法五花八样,诸如南加大的此类课程叫做硕士预备证书(Master Preparation Program),但仔细审阅其课程介绍,就是赤裸裸地告诉你,我们就是帮你来提高托福/GMAT成绩的!
(图来自南加大官网)
在美国,有的学校审视了申请人的材料,发现申请人各项条件都符合学校要求,然而学校疑虑其英文水平还不够达标的话,有可能会要求学生上语言课。
此类语言课,就是在你开始新的大学生活的时候,强制要求你必修的一门课。此类课程,以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著称。
“印象很深的是同年gateway有一个来自格鲁吉亚的小姐姐 在上了几天课以后突然哭出声 说自己花了这么多钱早早的来美国为什么感觉好像在北京上课。”
@Leo是亚热带季风
也有学校将这些课程安排在夏季学期进行。这些学校这样做的主要是为了圈钱保证学生在开学前已经能够适应美国课堂。
但这种课程和我们马上要介绍的预科课程十分不一样。预科课程对于学生升学有成绩要求,而此类课程的成绩,并不影响上大学。
以布兰迪斯大学为例,很多入学的学生都被强制要求参加一个Gateway夏季课程,然而这些学生已经确定能在秋季正常上课。
Gateway的课程的意义在于,过了的学生才能在秋季选更高等级的写作课,反之,没过的学生需要在秋季学期一边上本专业的课一边再选一门语言课。
与其说是语言课程,不妨说更类似一个文化适应项目。
此类课程,和预科课程,双录取这两个名词总是紧紧地互相捆绑在一起,却不可以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
双录取在审核学生的材料中,有的招生官认为,申请人该方面都达到了学校的录取标准,但是语言成绩上还不够达标。学校同时发放语言中心和专业课程的同时录取通知书。
但他们并没有安排学生在新的学期上语言课,而是要求学生在学校的语言中心完成一定的语言课程。只有达到课程要求后,才算正式被录取,有资格上学。
与上文提到的布兰迪斯大学的Gateway项目不同,此类语言课程是必须完成,成绩达标,才能继续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换言之,能不能顺利升学,都指望你的语言课成绩。
有些中介机构包括学校官网自身,都会把这种语言课程称之为预科课程。
但是有些预科课程,却不属于双录取范畴!
?????
到底什么才是预科
很多顶尖学校设立的预科课程,不仅仅只是用于训练学生的英文能力。这些预科课程都会设置相应的先修课,帮助学生为将来的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与双录取最大的不同是,被这些预科课程录取的学生,是没有收到学校的Offer的!
以南加大的Pre Master项目为例。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就算最后完成了所有课程要求,还需要重新申请南加大,材料需要重新审核。
换言之,完成了所有课程要求,并不意味着你就自动被录取了!
类似的项目还有UIC的IGSPP。从学校官网信息可以看出,在UIC上了预科课程的学生,最后的去向很广,不仅仅包括UIC本身。
(图:IGSPP毕业生最后被录取的学校)
02 舆论漩涡中的语言班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上的语言班,其实都是属于第三种的预科课程,而这种语言班,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中。
争议1:开销大
“圈钱。”几乎是对这些项目最主流的评价。
“明明可以一边上语言课程一边上学,非要让我们花4-8个月什么都不干,就读语言课程”
@zsc你在哪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顶尖的大学根本没有这种预科课程。就算有语言课的话,也是跟其他必修课程一样,在学期中开课,而不是像预科课程一样什么都不做,就学语言。
这种语言班短则一个月,长则8个月,令人头疼的不仅是高昂的学费,还有与之俱来的生活硬开销,租房。
以南加大的硕士预科课程为例,每学期学费将近12,000美元, 地处洛杉矶,房租更是昂贵,每个月人均1500美元左右,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在不少小城市的地方都可以读一年的硕士了。
(图源自新浪,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当时上完gateway以后看到学校所有电脑都换了新的 就好气啊 感觉“学校就是为了换电脑才把我坑进gateway的!”
—— Leo是亚热带季风
争议2:资质
除了圈钱以外,资质问题更是不少语言班的“原罪”。
很多人以为预科课程或者语言班,无非就是学校的教授来帮你传授下怎么写Paper。
但是当你们在学校官网上搜给你上Critical Writing的老师时,咦,学校网站上怎么没有这个老师的信息?
很有可能,你们学校的语言项目——被外包了。
不少学校旗下的语言中心,其实是外包给外面的教育机构。很多同学在电汇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端倪,汇款的账户都不是学校的账户,甚至都不是在美国境内的账户。
再仔细观察下,汇款地址很多都是在香港。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一家Kaplan的教育中介。
(图为Kaplan官网)
Kaplan是一家国际性的教育机构,其合作院校涵盖英美澳等留学圣地。
不少美国院校的语言中心,甚至是成人教育(也就是被黑得很惨的SPS)都是被他们所承包下来。
不少中国家长和学生情感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毕竟辛辛苦苦来到美国,钱也花了不少,受到的却不是最纯正的大学教育资源……
争议3:通过率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争议,还只是停留在性价比高不高的问题的话,接下来的一个宗“原罪”很有可能将语言课程打入深渊。
“通过率”
辛辛苦苦地读者语言,盼望着读完语言课程就可以上大学了,但是最后收到的通知很可能却会让你的心比纽约零下十几度的天还冷:
没通过,再读一年吧。
是的,就算是双录取也并不代表着语言课程读完后一定能上大学。如果你达不到学校要求的话很可能就像开头提到的女生一样,读了三年语言还是没过。
当然,成绩不达标也不全然是你自己的错,很有可能是一个“通过率”的东西在作祟。
坊间传言,有的学校设置了一定的“通过率”,每年只有固定数量的学生能从语言学校毕业,剩下的人呢?乖乖交钱再读一年吧。
盛传东部某TOP40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硕士预科课程的通过率不超过50%。
03 批判思考
然而千说万说,语言项目真的就是坑爹的圈钱项目嘛?
首先,让我们摆正下态度,
为什么需要读语言
你心里没有一点那什么数嘛
语言班本身就是为了一些语言成绩不达标的同学所设置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觉得语言课坑的话,还是自己多多刷几道题,把自己的分数再刷刷吧。
其次,不可否认不同学校的语言课程良莠不齐,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不少学校的语言课程还是很适合中国留学生的。
通过率高。对于同学们一直最关心的通过率问题,有些项目其实还是很良心的。南加大的Pre Master的通过率其实都高达90%以上。换言之,虽然该项目不属于双录取范畴。但是只要你作死,基本上都能被南加大录取。
该项目的申请门槛其实也不低,申请人都是符合了南加大苛刻的录取要求,仅仅因为语言成绩不是很理想,才需要攻读改项目。
学分转化。其次这些语言项目上过的课程有的是可以直接转化成学分的。很多硕士预科课程,不仅仅只有语言课,还包含一些专业的先修课或者必修课。例如东北大学的桥梁课程就有4个可以转化的学分。福德汉姆大学今年新开的Talk暑期项目的学员,开学的时候可以直接免修专业要求的语言课程。
资源多。最后一点,语言课程其实是一个很棒的平台。对于很多研究生而言,自己的交际圈可能就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同学了。而语言课程的设置就是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互相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机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不仅如此,一些语言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供学生发展。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的语言项目IGSPP有不同的模式。选择Access Track的学生可以直接享受本校的本科教育,选择ACP模式的学生,则可以在一边读书的时候,一边在学校安排的美国大企业进行实习!
相信有留美经历的同学都知道有一份美国大企业实习的经历对于未来找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写在最后
语言班的问题由来已久,要不要上语言班,如何筛选语言班都是一门大学问。不同语言班的优势劣质各有不同,可能你的趋之若鹜是我的避之不及。例如上文提到的南加大的Pre Master和UIC的IGSPP也被网上很多人diss,这都是正常的。
最关键的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读语言班,它能给你带来什么。付出时间和金钱带来的收益值得吗?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批判性思考在里头。
希望还在语言班挣扎的孩子早日摆脱苦海,需要上语言班的孩子也不要低落~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为常青藤精英教育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个人均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引用本文内容。转载或引用必须获得常青藤精英教育授权,并标注来源“常青藤精英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常青藤精英教育(Ivy Elite Inc. )创立于2012年,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专注于高端美国留学的咨询公司。我们利用美国本土化的优势和成熟的运营机制,与上百所海外知名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拥有宝贵的推荐录取资源,是受到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和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ICEF权威认证的美国留学中介。